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·集解》载:"三月节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"此时天地洁净,杨柳泛青,桃花初绽,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。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:清明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,把握"疏肝健脾"核心原则。
节气特点
《历书》有云:"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。"《岁时百问》亦言:"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"此时虽春景明丽,但乍暖还寒,温差较大,加之祭祖扫墓易引情绪波动,易致肝火亢盛、肝阴受损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特别指出:清明养生当注重三大平衡——寒热平衡、动静平衡、情志平衡。
养生四要诀
换衣不宜过早
清明时节海口常有"回南天",气候变化多端,忽冷忽热,早晚温差大,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寒。此时要遵循“春捂秋冻”之说,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,要及时增减衣物,尽量身体“不冻不寒”,避免受凉加重疾病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:海口春季多风,外出扫墓建议搭配帽子、围巾,避免风邪入侵。
宜“动”不宜“静”
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人体借助这一自然特点,重点养阳,养阳的关键是“动”,切忌“静”,人们应积极到室外活动,勤于锻炼,以助阳气生发,但是老人春练不宜早过,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,锻炼前可饮用些热水、牛奶、蛋汤等热汤饮,同时运动要舒缓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建议:海口市民可选择万绿园、白沙门公园等开阔场所进行户外活动,既疏肝气又沐春光。
清淡饮食,省酸增甘
清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,内经强调“食应减酸宜甘,以养脾壮阳”。饮食宜甘而温,以健脾、扶阳、祛湿为食养原则,忌过于酸涩,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,可多食山药、春笋、菠菜、大枣、枸杞、银耳等滋补肝阴、健脾祛湿之品。此时肝气生发,谨慎食用羊肉、狗肉、海鲜、海鱼、虾、动物的内脏等发性食物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推荐:海口本地居民可多食五指山树仔菜、四更花生等本地食材,增强免疫力。
调摄情志,移志养性
祭祖扫墓易引发情绪低落,需要适当宣泄避免过度悲伤。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、中风等疾病高发期。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,要注意情绪的调节,不妨利用清明小假期,与亲人、朋友小聚,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: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时,可尝试饮用玫瑰陈皮茶,或至我院中医科进行耳穴压豆调理。
清明养生三字诀
春捂足,动生阳;
甘温食,莫贪凉;
调情志,护肝脾。
遵循此诀,可保清明前后身心康泰。
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祝您:
健康过清明,安然度春时!
微信公众号 |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
视频号 |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
来源:院办、中医科
编辑:林硕、王永和
监制:曾子芯